- 技术文章
“线上巡查”如何锁定环境造假?山东案例揭示第三方检测监管新路径
2025-11-07 13:22:17 来源:sdxinze 一条小线索牵出大案
2024年9月,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招远分局的执 法人员像往常一样,登录“山东省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信息服务平台”进行例行检查-1。然而,山东某检测有限公司的数据引起了他们的警觉。
发现异常
执 法人员发现,该公司在为招远市82家企业进行无组织废气颗粒物检测时,其上传到平台的开始检测时间和结束检测时间异常接近,有些甚至只间隔几分钟甚至几秒钟。这显然无法满足《大气污染物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技术导则》中规定的采样频次要求-1。
真相令人震惊
经过深入调查,真相浮出水面:该公司在进行无组织颗粒物检测时,根本没有开展真实的采样和分析工作。工作人员仅仅是到现场进行“摆拍”,然后将虚假的采样照片上传至平台,便直接凭空编造监测数据,并出具虚假的检测报告。通过这种手段,该公司非法获利高达38.25万元。
环境检测造假的常见手段
山东这起案例并非孤例,环境检测领域的造假行为时有发生,且形式多样。综合多起曝光案件,造假手段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:
全程造假型:如同山东该检测公司,未实施任何实质性的环境监测活动,凭空编造监测数据和报告。有的机构甚至坐在办公室里直接进行“系统造假”。
采样环节造假:有的机构虽然人员到了现场,但进行的是“表演式”采样,或者故意更换、遗弃监测样品,导致分析的样品无法真实反映排污状况-8。
分析测试篡改:在实验室分析测试环节或报告编制阶段,故意篡改真实的监测数据,以使结果“达标”或符合客户要求。
干扰自动监测:对于重点排污单位的自动监测设备,手段更为直接。例如,故意断开采样管路、接入自来水或氮气稀释采样样品、修改自动监测设备参数,或者擅自停运设备、断开数据采集仪电源以逃避监管。
环境检测造假的沉重代价
环境检测造假行为,面临的将是法律的严惩。
刑事责任:上述山东某检测有限公司的行为,因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,已被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。根据我国刑法,构成此罪情节严重的,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罚金。
行政与民事处罚:除了刑事责任,涉事机构和个人还可能面临罚款、没收违法所得、停业整顿甚至吊销资质等行政处罚。例如,安徽众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因违规删除检测原始数据,被处以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罚款共计17.6万元。
行业禁入与信誉受损:造假行为还会导致机构信誉扫地,难以在行业内立足。随着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,失信机构将处处受限。
环境检测造假为何屡禁不止?
背后往往是“低成本、高回报”的利益驱动。一些机构为了抢占市场、压缩成本,不惜铤而走险。同时,部分排污单位也存在购买“合格”数据以规避监管的需求,形成了灰色的利益链。
如何有效遏制环境检测造假?
打击环境检测造假,需要多方合力,构建严密的监管网络:
强化“技防”监管: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,对监测活动进行“穿透式”监管。就像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招远分局一样,通过平台数据筛查发现异常线索。
加强部门联动与“行刑衔接”: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、检察机关需高效衔接,形成打击合力。例如,在河南一起案件中,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现场调查,查获了OBD作弊器。
完善法律法规,提高违法成本:加快推进《生态环境监测条例》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,进一步明确和压实各方责任,加大对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。
推进行业自律与信用体系建设:通过信用联合惩戒,让造假者“一处失信,处处受限”,倒逼第三方检测机构严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。
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性,是环境管理的基石,也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。对数据造假行为保持“零容忍”的高压态势,守护好这条环境防护的“生命线”,是我们共同的期望和责任。

上一篇:没有了下一篇:湿式除尘器:是“除尘利器”还是“麻烦制造者”?全面剖析其能与否新发布
-
产品搜索
公司动态
- 山东新泽仪器有限公司年会圆满落幕,共绘未来新篇章
- 精英招募-携手新泽仪器,共筑美好未来!
- 山东新泽圆满完成某电力公司VOC在线监测系统安装,成功交付助力环保监控
- 新泽参展动态:第25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
- 重大突破!我们的零气发生器荣获专利,又创新突破!
- 喜贺!新泽又添防爆冷凝器和零气发生器实用新型专利证书
- 《固定污染源废气 非甲烷总烃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》国家标准 8.1日起实施
- 热力公司2台超低烟气在线监测系统2台氨逃逸已安装完毕
- 近期生态环境部曝光了一批排污许可违法违规的典型案例,请问违规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?有什么突出的特点?下一步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管理?
- 山西: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
扫一扫,手机浏览










